栏目:diao 查看: 5
即“曲高和寡”。见“曲高和寡”条。
此处所列为“曲高和寡”之典故说明,提供参考。宋玉是战国时代楚国的著名文学家,善于辞赋,作品有〈九辩〉〈招魂〉等,与屈原并称“屈宋”。关于宋玉的生平,今存甚少,且互相矛盾,依《史记・屈原列传》末尾所记,可知宋玉应是屈原的一个后辈,曾向屈原学习,但因出身寒微,而致仕途蹇困。有一次楚襄王对宋玉说:“我听到许多有关于你的不好传言,是不是因为你的言行举止有不端正的地方呢?”宋玉擅长言论,马上就说:“请大王先宽恕我的过错,让我先讲一段故事。”楚襄王答应了,于是宋玉便说道:“有一个外地的歌者来到了郢都,在市集中唱著下里、巴人这些通俗的歌曲,一开始跟著他一起唱和的人有数千人之多;后来他改唱阳阿、薤露等比较不俗的歌曲,跟著唱和的人就只剩下数百人;等到他唱起阳春、白雪这种高妙、优雅的歌曲,又夹杂著许多高难度的技巧,国中能够一起唱和的人就寥寥无几了。这不是因为歌者唱得不好听,而是因为曲子愈高雅,能够跟著唱和的人也就愈少。同样的,那些批评我的人,不过是些平庸之辈,怎么能够欣赏、了解我的为人呢?”后来“曲高和寡”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用来比喻无法引起大众的共鸣。
01.宋・刘敞〈和江邻几雪轩与持国同赋〉诗二首之二:“适有感同好,寄声赠所思;调高当和寡,无以答君知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