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 de

得手应心

栏目:de 查看: 6

得手应心的意思,下面是得手应心的详情
  • 得手应心的拼音:  dé shǒu yīng xīn
  • 得手应心的注音:  ㄉㄜˊ ㄕㄡˇ ㄧㄥ ㄒㄧㄣ
  • 得手应心的繁体字:  得手應心
  • 得手应心的近义词:  得心应手
  • 得手应心的组合结构:  abcd 联合式
  • 见“得心应手”。

    出处战国・庄子《庄子・天道》:“不徐不疾,得之于手而应于心。”

    用法作宾语、定语、状语;用于各种技艺等。

    例子得手应心,奚事揣摩之计;入经出传,耻为孟浪之谈。明·吴承恩《寿王可斋七帙障词》

    【释义】

    犹“得心应手”。见“得心应手”条。

    【典故】

    此处所列为“得心应手”之典故说明,提供参考。“得心应手”原作“得手应心”。先秦大哲学家庄子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。他曾经说过一个故事:有一天齐桓公在堂上读书,有个工匠轮扁在堂下做车轮。轮扁看到桓公读书十分专心,就放下工具,走上堂去,向桓公问道:“您读什么书呢?”桓公就生气地说道:“国君读书,你一个小小的工匠也敢过问!”轮扁回答道:“臣不敢,臣只是从臣工作的角度来看,臣要将轮子装上车轴时,如果车轮太松车轴就不牢,太紧的话就装不进去。只有不松不紧,才能制作出一个好轮子,这完全依靠熟练的技巧,心里怎么想,手便能怎么做,这其中的技术,都是经验的累积,无法用言语文字说得很明白。我无法传授给我的儿子,我的儿子也无法从我身上领会。古人的经验和智慧也是如此,不可能完全藉著书本传授给后人。大王,您所读的,不过是古人的糟粕而已啊!”后来“得心应手”这句成语就从工匠轮扁所说的“得之于手而应于心”演变而出,用来比喻人技艺熟练,运用自如,或用来比喻做事顺利。

    【书证】

      01.宋・刘克庄〈徐摠管雨山堂诗跋〉:“他人呕心撚髭,钩章棘句,营度甚苦,而侯(徐伯东)得手应心,易易如此。”

      02.明・李贽《焚书・琴赋》:“故蔡邕闻弦而知杀心,钟子听弦而知流水,师旷听弦而识〈南风〉之不竞,盖自然之道,得手应心,其妙固若此也。”

    with high proficiency

展开全文
上一组:得不补失
下一组:德尊望重
输入字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