栏目:bie 查看: 7
犹“各有千秋”。见“各有千秋”条。
此处所列为“各有千秋”之典故说明,提供参考。赵翼为清中叶时期的著名诗人,生于雍正,卒于嘉庆年间,享有八十八岁的高龄,著作不下千卷。乾嘉诗坛中,主要有“性灵”、“格调”、“肌理”等三个诗派,赵翼为“性灵”派的一员大将,崇尚性情自然流露,在随意间挥洒表达出诗的意味。其诗作挣脱了贯有的规律,把诗歌创作引入普遍的平民阶层,在当时及后世都备受推崇。壮年时,赵翼即因轻微中风而绝意仕进,归隐田园,晚年时更处于半瞎、半聋、半哑的状态,〈吴谷人祭酒枉过草堂邀稚存味辛同集〉即其晚年诗作,从诗名可知此诗所记为赵翼与吴谷人、洪亮吉(稚存)、赵怀玉(味辛)相聚共饮之事。当时他应已是七十余岁的老翁,在座数位也俱是发苍鬓白,使他不由得生出人事更迭的感叹。诗中所提“袁、蒋、王、钱”指的是袁枚、蒋士铨、王鸣盛、钱大昕,这四位都是与赵翼同时期的著名学者,在文坛亦享有盛名,袁、蒋二人更与赵翼同为“性灵”派诗人。然而无论他们曾经多么的显赫,多么的意气风发,毕竟已是时过境迁,终将化为尘土,而起继后浪各显优长与特色,是否有人甘于只做传薪者?所以,在“名流各有千秋在”的时势下,垂垂老矣者只能带著昔日荣景,逐渐走向衰逝之途。而其中所用“千秋”一词,其实早见于汉代李陵〈与苏武〉诗中,诗云:“嘉会难再遇,三载为千秋。”此处“千秋”一词意指“时间久远”,尔后才又衍申出“可长久存在”的含意。后来“各有千秋”演变为成语,用来比喻各有长处和特色,或各有其长期存在的价值。
01.清・袁枚《小仓山房尺牍・卷一・与刘映榆侍讲书》:“明公负隽才,居高位,静观天下事,以为旗常竹帛,别有千秋,是非鲰生所敢知也。”